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減少重污染天氣,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市在小寺溝鎮率先實施“電代煤”改造工程,實現農戶冬季清潔取暖。
在小寺溝鎮黑山口社區,記者看到,陸續有居民在服務中心簽訂“電代煤”改造協議,還跟記者講述安裝“電代煤”的好處。
蔡敬玉
黑山口社區村民
“國家對‘電代煤’有補助政策,燒煤對環境也不好,污染環境,燒電就是特別干凈,對家庭也好?!?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蔡敬玉口中所說的國家政策是我市結合實際制定的“電代煤”惠農補貼政策,主要有設備購置補貼和運行補貼。當地干部特地為農民算過政策帳、經濟賬、生活帳等三筆賬。政策帳中,在安裝費用上由政府補貼絕大部分,農民只需要承擔低費用就能安裝幾萬元的設備;在經濟賬中,以130平方米房間為例,使用6匹空氣能熱泵采暖機組,每個取暖期視保溫情況運營費用約3200元左右,補貼后,用戶僅需承擔2200元左右;生活帳中,在實施“電代煤”后,使用空氣能取暖,既不用買煤,也不用搭煤棚儲煤、處理爐渣,安全衛生、便捷舒適、節能環保。明明白白的三筆帳,打消了農民心中的顧慮,大家積極參與到“電代煤”改造工程中,并紛紛感謝有這樣的好政策。
楊士林
黑山口社區村民
“我感覺挺高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安裝這個設備,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溫度還好,電費也比燒煤的費用低。每年燒煤三、四噸也要三千多元,既不衛生,還容易中毒?!?/p>
作為全市率先實行“電代煤”工程的鄉鎮,小寺溝鎮始終把群眾取暖過冬放在第一位置,從群眾切身利益出發,科學規劃,加強宣傳引導,扎實有序地推進“電代煤”改造工程。
徐振發
小寺溝鎮副鎮長
“我鎮是推進‘煤改電’試點鄉鎮,需要同步推進煤改電設備安裝、電網改造和屋頂光伏三項工程,鎮政府高度重視,實行專班化推進。截至目前,簽訂協議500多戶,已安裝109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主要給群眾算好三筆賬,即政策帳、經濟賬和生活帳,綜合下來,百姓取暖既能達到要求,又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等危險,既經濟實惠又安全衛生。下一步,我鎮將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群眾按時取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