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你如果問筆者什么板塊最火,空氣能熱泵肯定是其中之一,六漲一跌,秒殺了不少曾經風光無限的板塊。
熱泵板塊漲幅情況
熱泵,作為一種由電能驅動,能夠從自然界中吸收熱量,經過搬運形成生產、生活的熱能。熱泵這也不是第一次火了,去年歐洲出現能源危機的時候,為了更好過冬,迅速加大了對熱泵的采購。
舉個例子,美的集團(000333)就表示,去年前七個月,美的熱泵出口數量整體增長了200%,而且還在意大利投資了新的生產基地(6000萬歐元),能夠年生產熱泵30萬臺,大約明年能夠實現投產,這也從側面說明,至少美的對歐洲熱泵市場的看好,絕對不是短期的。
無獨有偶,日本松下也瞄準了歐洲市場,計劃建立新的生產基地擴大產能。
除了產能規模的擴張,技術上的突破也值得被關注。這不,在冰天雪地長白山上,在-35℃的極寒天氣中,芬尼的空氣源熱泵實現了超低溫環境運行,直接把采暖的節能效果拉滿。
但是熱泵就如大家所說真的完美無缺嗎?其實也不是,比如空氣能熱泵會出現結霜問題,會直接影響采暖效果,這也是玩家們生產需要攻克的難點,尤其是南方這個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些。主要是南方更濕冷一些,因此在實際測試的時候客戶會發現熱泵好不好用和濕度也有一定的關系。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熱泵的世界,看看究竟誰能突出重圍。
(關注公眾號,在對話框回復“熱泵”,看看有哪些可以關注。)
01
熱泵中應用最廣泛的可謂空氣源熱泵了,它主要是以室外空氣為熱源??v觀熱泵的產業鏈,上游是壓縮機、換熱器等核心零部件,中游是整裝的熱泵產品,下游則分布在各行各業中,從國內熱泵的規模來看,2021年達到了250億元,其中空氣源熱泵達到了227億元。
熱泵的產業鏈
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熱泵真正在國內開始普及要追溯到2017年,混跡火電圈的朋友肯定知道,因為北方有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煤改電成為清潔能源取暖的手段之一,高層也出臺了一系列電價和設備補貼,就比如北京取暖季期間,當日晚8點至次日8點,享受 0.3元/度低谷電價等等。
清潔能源推廣
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熱泵開始在國內出現大幅度增長,2017年的市場規模首次突破了200億元,同比增長幅度接近50%。這幾年雖然沒有大幅增長,但也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熱泵市場規模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么熱泵在2017以后會曇花一現呢?原來,據筆者和行業內朋友溝通后得知,如果一個家庭使用空氣源熱泵產品進行冬季采暖,夏天使用熱泵熱水器,在有補貼的情況下,投資回報周期大約有4-5年,而在沒有補貼的時候,投資回收期則超過了10年。
所以,熱泵的高初始投資+補貼退坡,是讓熱泵在國內增長相對疲軟的真相。
那國外呢?
02
相較于國內,國外市場的熱泵這兩年成為香餑餑。去年空氣源熱泵外銷直接實現了翻倍增長,而且主要以歐洲國家為主,一方面當然是歐洲的節能環保要求更高,根據歐盟熱泵協會的預測,在歐洲市場空氣源熱泵數量有望在十年內實現兩位數增長。
熱泵的外銷情況
另一方面就是俄烏沖突導致的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和供應安全,不少歐洲國家也想在供熱設備市場擺脫化石燃料的依賴,德國高層就計劃2024年起每年新裝50萬臺熱泵,到2030年市場保有量達到600萬臺(目前德國全行業的年產能只有15萬臺)。
難道這個數據還不夠有吸引力嗎?
那究竟誰有希望奪得更多的蛋糕呢?目前海外熱泵市場呈現品牌林立、份額分散的格局,歐美品牌定位高端市場,國內的玩家主要競爭重點端市場,而回看國內的市場,我們熟知的玩家,三個白色家電玩家(海爾、美的和格力)穩居前三名,合計擁有34%左右的份額,主要是因為在制造工藝上和品牌渠道等方面的領先。
國內空氣源熱泵市場競爭情況